未來AI助力垃圾分類
去年12月,上海在全國率先發布“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建設實施計劃”,目標到2020年,打造60個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場景。繼首批12個人工智能試點應用場景發布后,昨天下午,上海第二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需求也正式“發榜”。
在本次發布的上海第二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需求中,“人工智能在生活垃圾分類中的應用”就是其中之一。據介紹,該場景需求內容包括:
生活垃圾AI智能識別報警。智能垃圾廂房,可以進行生活垃圾圖像采集和識別;根據垃圾類別,智能提示投放分類垃圾桶;采用集成智能處理單元的垃圾桶,可在居民傾倒垃圾時,立即發現錯誤的投放并報警。進行濕垃圾中含雜質提醒,對濕垃圾中的典型干垃圾雜質進行警報提醒,可識別的雜質類型可通過智能學習逐步增加。
智能生活垃圾分類清運。不同種類生活垃圾清運車自動識別分類垃圾桶,并進行收運,確保分類收運。通過車載攝像和圖像傳感設備,記錄小區濕垃圾的收集過程,在濕垃圾傾倒入車時,進行雜質識別并記錄報警。
生活垃圾自動分類。通過垃圾數據訓練和測試,構建基于人工智能的生活垃圾智能分類系統,垃圾處理中轉站的自動分類機器人或智能抓斗,通過機械手抓取各種形狀的垃圾,識別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放置到不同的回收處理裝置中。通過圖像識別技術,對中轉入集裝的垃圾,判別垃圾批次質量,預防之前的漏檢以及危險物品。
GPS垃圾回收機器人。解決居民不能定時定點投放垃圾的問題。居民可通過APP下發指令,小區機器人接到命令后,啟用自身的GPS和運動傳感器來定位住戶的指定地點。當它到達指定地點與居民會面后,居民將分門別類的垃圾放入機器人的特定口袋內即可,機器人會自動將垃圾投放到不同的垃圾桶。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金城指出,下階段,上海將重點做好協調各方開放更多應用場景,鼓勵AI最新成果在上海率先“試水”。加強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攻關和數據開放,建設人工智能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推動更多原創性成果在上海首發等。同時,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創造世界一流的營商環境,讓上海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創新創業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