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平安新路徑,如何開啟智慧時代新起點
公共安全作為與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緊密相關的重要領域,在人工智能的助推下,迎來了一輪技術革新,相關的智能化應用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
國家公共安全保障是重大的國家需求,政府部門作為安防技術落地應用最豐富的系統用戶之一,各省市積極行動,聚焦公共安全、智慧城市、視頻監控等應用探索。
“我們是在全國最早率先提出了“平安省份”的建設,所以我們每年在公共安全的建設投入上非常大。”
江蘇省公安廳科技處副處長(正處級)劉萱在第十五屆安防論壇上以“聚力創新,聚焦賦能,全力打造技防智能建設升級版”為主題,分享了江蘇省在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建設聯網應用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

▲江蘇省公安廳科技處副處長(正處級)劉萱
近年來,中央、部省關于平安中國以及加強現代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等,有一系列的決策部署,江蘇省公安機關在政策指導下,認真落實部署,緊緊圍繞江蘇省廳黨委關于“智慧警務”戰略部署要求。
江蘇省公安機關以開展技防城、升級版技防城、“智慧技防”建設為載體,動員和依靠社會各方,強力推進技防建設應用工作創新發展。
初步打造了一張“覆蓋全省、區域一體、城鄉一體、水路一體、空地一體”的立體化智能化科技防控大網,形成了“以動制動、動靜結合、公密結合、多軌融合”的預防控制打擊犯罪的天羅地網,基本實現了好人感到安全、壞人寸步難行的建設目標。
劉萱副處長從實踐出發,詳細介紹了江蘇省公安機關所面臨的經驗挑戰和未來方向兩方面。
一、江蘇公共安全建設的三大挑戰
劉萱認為,現狀不論是整個安防行業,還是安防的建設,都面臨著一個重要的轉型發展的時間節點。
從公安廳的角度來看,當下也面臨著不少的挑戰。
第一, 警務建設的挑戰。現在的警務建設喊了多年,做了很多的探索,信息化的時代提出了信息警務、情報警務等等,但是現在通過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的建設,需要推動現代警務進行新的變革,所有的技術變革要配套,技術建設要回頭支撐和推動變革,這是一個雙向的作用。
第二、技術發展的挑戰。建設思路、建設模式,包括企業研究產品的方向等,都依然是停留在信息化層面,沒有真正進入智能化的時代。
設備接了很多大腦,但大腦只是接收數據和信息的地方,還需要做分析和研判,隨后形成智慧、智能。
劉萱說:“在我們全國大腦太多了,但是我見到的智慧大腦并不多,這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現在5G時代馬上要來臨了,萬物互聯展現出來的場景非常好,怎么樣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讓萬物都有智慧,這是一個技術的發展給我們帶來的挑戰。”
第三,安全的挑戰。數據需要安全,但是現在的時代,全世界的潮流人權意識的高漲、法治意識的高漲,有一些手段會因此受到約束和控制,要把握好這個度,不跟社會安防混淆在一起,保障政府層面的數據安全也是一個挑戰。
二、未來方向:四大建設內容
隨著技術發展,技防已經進入人工智能階段,江蘇將圍繞四大方面:更新建設理念、重塑技防網絡、重構智慧大腦和變革應用體系來建設。
在提升公安機關對社會治安的預知預警預防,和核心掌控能力的同時,更多地發揮技防對強化風險防控、創新社會治理、支撐公共安全管理和服務社會的綜合效益,提高人民群眾對社會平安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1)更新建設理念
針對更新建設理念,有三個理念要調整:
第一,建設模式從數量規模擴張型向智能質量增效型轉變。
劉萱介紹,江蘇已經走過了數量擴張的前端建設階段,現在要走向智慧,要走向效能,要考慮具體的效果和作用。所以,接下來的建設模式是要從數量規模擴張型向智能質量增效型轉變。
第二個轉變,建設功能從治安防控向風險防控、社會治理轉變。
江蘇過去從平安建設的角度考慮,主要是治安防控型,現在要向風險防控和社會治理、現代治理轉型,江蘇更多的是考慮在風險防控和現代治理上擴展應用安防建設。
第三個轉型,是應用體系從事后應用向事前預警、事中處置轉變。
劉萱坦言道,目前,江蘇要解決所有的應用都是基于事后的,不管是平臺,還是工具,都是發生了事件以后應該怎么去做。
但是這不是江蘇要的智慧,江蘇要的是一個可測、可知、可控的時代,所有異常的東西、風險、問題,多維感知,可知可控,有“洞見和預見”。
(2)重塑技防網絡
為何要重塑網絡?劉萱說,因為江蘇目前整個的安防聯網數據雖多,但是布局不科學,并不嚴密,所以要重塑,要真正做到疏而不漏。
現在隨著未來的發展,應該是市場推動、社會化來推動整個安防的建設,而不是政府以行政來推動,這一點,江蘇已經在轉型了。
現在江蘇做的智慧小區、智慧學校、智慧醫院等等,向所有的智慧單元在延伸,讓市場作為主體,讓社會作為安防建設的主體。圍繞提升對社會治安、公共安全、社會穩定等風險隱患的預知預警能力。
進一步將智能化技術與升級版技防城建設緊密融合,部署以各類物聯感知系統為支撐,“點線面相銜接、水陸空相策應”的立體化智能化技防泛在感知體系。
(3)重構智慧大腦
大數據時代,數據堆積,但如果沒有算力和算法,這些數據就沒有任何價值。劉萱提出,要重構智慧大腦,要有算法倉疊加的概念。
數據就是燃料,算力就是那個鍋爐,這個鍋爐的效能比有多好,要靠配方,這個配方就是靠智慧大腦算。
建設以“算力云+算法倉”為重點的智慧技防“1+N個大小腦”應用體系,全方位掌控安全風險態勢。
按照“神經中樞”定位,以EB級數據存儲量、毫秒級響應的數據處理能力為目標,建設全域覆蓋、上下貫通、錯位建設的城市智慧技防大腦和N個技防社區、技防單位等智慧小腦。
(4)變革應用體系
按照“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要求,打造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的工作模式,按照“技格+網格”雙融合的要求。
推進數據流、業務流、管理流有機融合,推動智慧技防實戰應用工作從淺層應用、專業應用向深度應用、融合應用轉變,切實提升智慧技防實戰應用效能。
萬物互聯即將到來的時代,物聯和互聯疊加,網上和掌上疊加,移動和互聯將是主流。
“我們要把智慧技防和其他的城市管理、風險防控等等全部進行疊加,這種應用的變革不僅僅從公安機關的角度來考慮,我們今后的應用會更廣泛、更深入,包括深入到每個家庭、每一個社會的主體。”劉萱最后總結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