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們該發揮智慧消防的力量
6月8日晚,深圳龍崗快遞倉突發大火,現場濃煙滾滾,一片狼藉。經過一夜的搶救,直到6月9日上午10點,明火才被撲滅。隨著快遞倉逐漸增多,城市的火災隱患也不斷變大,如何才能夠做到火災的提前預警呢?
6月8日晚11時30分,三名快遞員像往常一樣,在狹窄的快遞倉中忙碌地工作。在他們不遠處,一名電焊工人正在進行著作業。這時,一點火星濺到了快遞件上,慢慢地燃燒了起來。
在事發現場的快遞倉庫內,有足足數千件包裹都屬于易燃品。并且倉庫空間密閉,散熱困難,導致火場濃煙密布,像一個密閉的烤箱。
由于密閉的地理環境,水槍難以出水,現場救援活動變得非常困難。消防官兵們只好穿上厚重的作戰服,深入火場。在救援的過程中,甚至有一名消防戰士因為火場溫度過高,中暑昏倒。
消防官兵們拼到了這種程度,不僅是因為里面的3名被困人員,更是因為該火災倉庫距離居民區僅有一墻之隔。如果火災擴散,事情的嚴重性無法估量。
事實上,物流快遞倉庫的火災事件并不是個例,已經逐漸成為了事故高發的重災區。
物流行業頻繁起火,傳統消防模式難以根治
隨著電商行業的興起,網購已經成為了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對快遞行業的需求也隨之增大。但是快遞目前又是個“微利”的行業,有些快遞公司為了降低運營成本,在運作的過程中就能省則省。
于是,很多設備簡陋、安全隱患極大的快遞倉就出現了。它們往往選址在一些租金比較便宜的居民住宅、臨建房等。快遞公司也不會提供更多的資金去購買消防設備,導致火災發生初期都難以滅火。
其次,快遞倉的屬性注定要堆放大量的物品。在快遞倉內,可燃物的存放規模較大,并且堆放高度集中。呈現出了數量多、密度大、種類混雜的特點。堆放的快遞件甚至會堵塞一些防火通道,加大消防難度。
面對這種狀況,傳統的消防模式顯得有心無力。由于物流快遞倉準入門檻較低,且網點分布雜亂。加上各種建筑物地理隔絕,消防管理分散。當報警的群眾發現火情時,傳統模式下消防人員,需要信息核實和救援的時間成本較高。加上報警人員可能會由于消防知識匱乏,表述不清,進一步影響救援行動。
總的來說,傳統消防模式下主要采用“人防+技防”的手段,去實現火情預警和處理。但是由于管理人員素質不一,在管理人員檢查消防安全隱患、匯報火情時,總存在著意外和時延。
這些因素導致傳統消防一般只能以“消”為主,通過加大消防設備功率,加強滅火設備功能等來達到滅火的目的。但是面對城市日益增多的安全隱患,傳統的消防模式不能止步不前,而是需要進一步的升級。智慧消防的概念就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
智慧消防是解決難題的鑰匙嗎
盡管多年來傳統消防系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但是隨著城市形態的變化,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傳統社會消防安全保障能力越來越不適應社會需求。
在“大數據”、“物聯網”、“智慧城市”的時代背景下,智慧消防作為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延伸產業,也越來越被提及。甚至可以說,智慧消防是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模塊。
智慧消防的概念,從基礎應用層面來說:就是把以往的消防設備、裝備、預警器材和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消防的信息化、數據化和智能化。以做到實時監控動態的消防安全信息,即時發現火情,并且智能分析火情、規劃最優的救援路徑。
可以說,智慧消防的主要任務不再是以“消”為主。更加重要的是轉變為對火情“防”的部署。通過全天候的實時監控,及時處理消防隱患,將火災消滅于萌芽的狀態下。
那么,智慧消防行業的市場如何,中國的智慧消防行業又有著怎樣的發展呢?
智慧消防的發展狀況
智慧消防的建設,其實早在2017年的“297號文件”就開始了。根據文件的要求,智慧消防的落地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建設數據集成平臺,通過物聯網技術收集城市的消防數據,從而做到智能消防預警、數字化預案規劃。二是智慧消防架構下的具體應用模塊,例如:移動指揮終端、數字化預案模塊等。
而目前國內智慧消防的應用場景主要有3類,分別是:消防救援隊、特殊行業(化工、發電、倉庫等)、消防責任主體。消防責任主體主要指九小場所、商業綜合體、工業園區等消防重點保護單位。這次物流行業的快遞倉,就在消防責任主體的范圍內。
針對九小場所的智慧消防解決方案,需要有一套一體化完整的端到端物聯網產品設備,包括:芯片、通信模塊、通信基站及云端等。能夠保證消防設備與消防數據的實時連接,以做到全方位監控消防安全設備,排除安全隱患并實時報警。
目前來說,智慧消防產業已經成為了一個“硬件產品+軟件系統+服務”的集合體產業。
相信如果快遞倉有充足的智慧消防設備配置,一定能夠避免這種火災情況的出現。最安全的情況,不該是一幫逆行的火警英雄,奮不顧身地保護我們。而應該是以智慧的手段,把危險消滅在萌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