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爭:AI芯片站上風口
說到“芯片”就不得不想起2018年中興芯片事件,讓國人認識到了我們在基礎科學方面依舊有很多不足,我們在感到憤概的同時,也再一次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道理。
在安防領域,各類芯片廣泛分布于整個安防監控系統中,扮演著核心角色,芯片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智能安防系統的整體功能、技術指標、穩定性、能耗、成本等,并在安防行業未來發展發展脈絡及方向上起到關鍵作用。安防產業從模擬進化到數字再到網絡高清,以及當前的人工智能,無一例外得益于芯片技術的進步,尤其是AI安防芯片更是頗受關注。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以CPU和GPU為代表的傳統芯片在處理海量數據時已顯疲態, 難以滿足實際需求。與此同時,隨著5G等通信技術與人工智能結合程度的日益深入,來自語音、圖像、視頻等的海量數據對芯片的計算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對此種狀況,加快推動AI芯片的研發和量產刻不容緩。截至目前,AI芯片已經被應用于社區智能安防、智能電子設備等個領域。基于AI芯片在安全性、穩定性等方面的諸多優勢,AI芯片的應用價值已經得到了諸多業內人士的認可,其在多個領域的應用也日益火熱。
據業內人士分析,隨著各行業向著現代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進程的不斷加快,多個行業對AI芯片的需求量也正不斷增長。據知名市場調研公司ReportLinker預計,到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AI)芯片市場規模將達到108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將超過53%。
AI芯片加快安防智能化步伐
AI芯片的實現有兩種方式,第一種稱為前端方案,AI 芯片放置在每一臺攝像機里,數據即時處理,然后再輸出到后端服務器。第二種稱為后端方案,AI 芯片放置在后端服務器里,將所有原始數據都匯總到這里,集中分析。
云邊結合的趨勢下,前端智能芯片迎來更大機會,而在攝像機前端,采用ASIC芯片是一個大的趨勢,較通常的作法是將智能算法直接固化為IP,嵌入前端視頻監控SOC芯片中,這一方式在功耗、價格等方面都具備優勢。
相比于前端,后端設備更適合于更大規模的人工智能的應用。由于后端設備的空間、能耗、環境等的限制相對較少,便于對更大規模的數據進行深度處理,因此,現階段各大安防監控廠商也將人工智能技術競爭的焦點集中于后端。
AI芯片作為安防AI應用的大腦,是所有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構建智能天網系統的“核彈頭”,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安防系統的整體功能、技術指標、穩定性、能耗、成本等,并在安防行業未來發展方向上起到關鍵作用。
據統計,國內 2018 年攝像機產量約 2 億臺左右,每臺攝像機配置一顆圖像處理芯片,參考 IPC芯片15元/顆價格,整個芯片市場規模約 30 億元。根據產業調研,加入 AI 加速器的 AI 芯片單片價格預計實現翻倍以上增長,AI安防芯片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安防行業AI芯片目前產業化最快的是圖片和視頻的大數據處理,用得最多的地方就是視頻監控。在ISP芯片、DVR SoC芯片、IPC SoC芯片、NVR SoC芯片這四類主要的安防監控芯片中,IPC SoC芯片受益于網絡攝像機的大范圍普及,具備最大的成長空間。據 HIS 研究報告顯示,2013 -2018 年,IPC SoC 芯片的出貨數量復合增長率高達 55.9%。這一快速成長的細分領域將成為國內各大安防芯片廠商競爭的焦點。
AI芯片正在成為安防行業的下一個產業競爭點。不管是產品形態亦或是性能,AI芯片未來都將變得更加工業化和智能化。中興事件更是告誡我們:沒有高端制造的核心技術做基礎,所有目前引以為傲的互聯網、金融乃至安防領域等,就像空中樓閣,國內廠商需加大對核心技術研發的投入,自立自強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