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小區建設安防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隨著住建部提出智慧社區建設指南以來,智慧社區理念開始深入人心,各地建設如火如荼,都在探索適合本地區的模式和規范:
嘉興市嘉善縣正大力建設“智安”小區,在傳統小區人防、物防、技防基礎上,通過物聯網技術和智能工具進行“智能防控”,讓每個人真正安居;建成后所有“智安”小區刑事警情比2015年整體下降45.5%,其中53個小區零發案;
上海最大社區“上海康城”社區民警與居委、房管等多個區域職能部門聯手發力,共同推動社區技、物設施整體改造。三年來,其入室盜竊案發數降幅達90%;
溫州市通過物聯網技術建立社區安防智能管理平臺,并進一步集成到公安的大數據平臺,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09個智慧安防小區,一改老舊小區“臟亂差”的舊日風貌。

智慧小區建設給安防業帶來重大機遇
智慧社區旨在利用科學技術提高社區現代化、智能化水平,為居民創造舒適、便利的“最后一公里”生活圈。前瞻研究院預測2016年,智慧社區+地產的市場規模大約在3000億元,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萬億級。而在智慧社區建設中,安防必不可少,這為安防業帶了巨大機遇。
此外,為促進平安城市建設,公安部提出了3111工程(安防工程),3111工程的推進對于小區安防水平提高起到顯著促進作用。隨著物聯網技術發展,自動抄表、智能家居等物聯網應用走進社區,智慧應用逐漸開始增多。
智慧社區目前處于起步狀態,物聯網和智慧安防應用均處于初級階段,且主要集中于大城市的主要社區,因此具有很大的供需落差,安防行業大有可為。
流動人員與系統運維集成帶來挑戰
我國智慧社區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給安防帶來巨大市場需求的同時也伴隨著許多挑戰,物聯網與智慧安防應用不足之外,還面臨人員管理與系統運維與連通方面的挑戰:
城市社區實有人口管理一直是個難題,常住人口可以通過戶籍登記的方式錄入公安系統,但對于流動人口卻一直沒有很好的管理解決辦法,這也造成了社區實有人口統計數據缺失嚴重,對于一些難以管理的流動人員聚集社區更是成為了違法分子、社會不穩定人員等重點管控人員的避難所。因此,通過有效的技術手段對社區實有人口進行實名、實人、實住管理極其必要。
在社區安防系統建設中,由于平臺管理點位不斷增多,且各種平臺服務器不斷增加,若采用傳統的人工運維將造成運維越來越復雜、困難。如何保障眾多前端點位和服務器的正常運行,如何形成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有效閉環,是當前需要關注的重點內容。
另外,現代社區安防建設趨向智能化、集成化,智能安防系統還包括人臉識別、出入口等多個子系統,為了便于集成管理和應用,需要考慮接入其它安防子系統,從而實現聯動及平臺的統一管理。